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

容乃公易經原理乾卦

 乾



     乾,元亨利貞。


    易經以天、地、雷、水、山、澤、火、風取自然象,而乾為天。天氣清陽而上浮,而
且沒有間斷,所以乾以三奇爻為象。天正位在上,悠久而形體永遠不敝,是萬物最堅定之
物。乾之道,陽明純粹而亳旡陰私。人要貞潔正大,占卜者得乾可以通天命,所以乾卦是
元亨利貞。
  老子說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萬物,即指乾言也。乾之三畫不加思索而出,出以象三
才,至坤則以乾卦分而為二,已加思索矣,是由先天變為後天也,這可以比喻為亞當和夏
娃。亞當是原創,而夏娃是後天造出來的。
◎乾
 一.出為乾,乾上出也。達上者謂之乾,上達者莫如氣。天為積氣,故乾為天。
 二.京房曰:「乾象堅剛,天地之尊,故曰堅剛,健也。」
 三.易經以陽爻為乾,陰爻為坤。
 四.乾為天道。乾天象,乾天以陽氣通乎坤,地氣和而正,始有化育。此為天道也。
 五.乾為息卦
    (一)乾為息卦,初復、二臨、三泰、四大壯、五夬、上乾。凡一陽、二陽、三陽、
     四陽、五陽之卦,皆復、臨、泰、大壯、夬所來。
   (二)易言來者,逆而上也。
 六.乾由息而來
   易經說到來這個字,包含有逆而上的意思。比如:乾自復、臨、泰、大壯、夬所來。
 七.乾上出也,從乙。乙為物之達也。
◎元為始
 元,始也。乾,元亨利貞。元為乾陽之始,元是萬物之始。
◎亨為通
 亨,通也。陽通乎陰也,<亨通>也。
◎利為和
 利,和也。陰得陽而和。
◎貞為正
 貞,正也。陰陽各正,貞為楨幹也。

     彖曰:大哉乾元!萬物資始,乃統天。雲行雨施,品物流行。
   大明終始,六位時成,時乘六龍以御天。乾道變化,各正性命,
     保合太和,乃利貞。首出庶物,萬國咸寧。


◎各正性命
  一.乾坤既交,一陰一陽之謂道。乾用九以化陰,坤用六以變陽。其變其化,要乾陽到
   了才能變化,所以變化都是乾道。所謂變化,就是變化其陰陽之失正。乾坤交為坎
   離,坎離各有三爻不得正,也有三爻得正,必須要乾坤交為坎離,而坎離交為濟,
   然後六位各正。在離為命,在坎為性,所以坎離貞為既濟之後,各正性命,保合太
   和。這也就是利貞的意思。
 二.京房說離為命,坎為性。素問說,物生謂之化,物極謂之變,陰陽不測謂之神,神
   用旡方謂之聖。變化之用,在天為元,在人為道,在地為化。
 三.乾卦彖辭說的是乾道變化成既濟的過程。易經說貞、正、亨、通、吉等都在說一件
   事,就是水火相濟。萬物之秩序到了相濟是最高的和諧。在相濟之時最為吉祥,完
   全沒有災禍。
◎資
 取也。
◎彖
 一.彖取于幾
   孔子釋經之辭也。彖者,茅犀之名,知幾知象是斷,即彖。彖者取於幾也。
 二.彖為斷
   劉氏王獻曰:「彖者斷也,斷一卦之才也。」
◎元
 一.元為首。
 二.元,首也,人旡首則死。元,仁也,人旡仁即亡。
 三.乾為首
   乾卦說乾元,指的是八卦以乾始,始為首也,乾知大始,元惟乾有。說乾元是因為
   元惟乾才有,所以說乾元。
 四.元為氣之始也。
◎統
 一.統為本也。
 二.乾大統天。
    陰陽雖變卦,而德仍不能出乾之外也。言統天,乾卦六爻之中含巽,巽為德。
 三.統天:乾彖曰,萬物資始,乃統天,元在天地之先,天之所本,所以說統天。也就
      是說乾之所以大。
◎六
 一.乾德有六,即:潛、見、惕、躍、飛、亢、是也。
 二.乾卦彖辭曰六位時成
    乾貞坎離,是由坎二、五兩陽爻,離初、三、四、上四陽爻,合坎離而成為乾,六
   位是指坎二陽、離四陽組成乾卦的六陽爻。
◎雲行雨施
 一.天地之交,交以水火,所以說雲行雨施。
 二.陰升陽降,天道行也。坤升于乾曰雲行,乾降于坤曰雨施。
 三.山出水而雲行,雷震動而雨施,貞而為濟。
    雲行雨施:上坎為雲,下坎為雨,乾卦通坤,而成坎離日月。坎以川互艮,山見出
      水為雲行。下坎以坎水互震雷,為雷之動,故曰雨施。此語是說乾卦貞為既濟。
◎流形
 乾卦彖辭曰流形:
 一.流形,即流動之形。陰陽交感成形也。
 二.管子水地篇以人為水,男女精氣合而水流形。
 三.乾卦是由坎和離相交而成。坎為水,水性流。離錯坎,和坎有相同之性向,水性也
      流。
◎始終
 一.乾卦彖辭曰大明始終。
 二.六爻組成,下卦初為始,上為終,三又是下卦始之終,四又是上卦終之始,所以說
      大明始終。
 三.乾起坎而終于離,坤起離而終于坎。離坎者,乾坤之家,而陰陽之府,故曰大明始
      終。
◎大明
 一.大明為日月也。
 二.禮記禮器:大明生於東,月生於西。易經之彖象凡言大明都是說日。
 三.三爻為下卦始之終,四爻為下卦終之始。
 四.乾畫皆陽,今六位皆實為大明,明為乾之德。
◎御天
 一.日和月行于天。
 二.乾卦六爻之變,隨巽、離、兌三陰卦,陰御陽也。天為陽,這是說乾跟著巽、離、
   兌,即先天八卦之乾在巽後,而在兌離前,是御天之象。
◎變
 一.乾尚變,變而為利
    乾的變和其他卦之卦不同,是乾卦變為利,是利於各爻。乾卦有三爻不正,即二、
   四、上。變了這三爻,卦成既濟為利貞。
   (一)乾卦說:「乾道變化,各正性命,保合太和,乃利貞」。
    (二)繫辭上十二:「設卦以盡情偽,繫辭焉以盡其言,變而通之以盡利,鼓之舞之
          以盡神」。變以盡利,變就是發揮乾卦之道。
    (三)萃六二,引吉旡咎,孚乃利用禴。象曰:引吉旡咎,中未變也。未變和歸妹之
          未變相同,可說是十二支之未所變。坤以變乾,所以說<利用>。
    (四)變化利於貞。因為從變化中可以調正不順當的卦爻。
 二.未為變
    (一)歸妹九二,眇能視,利幽人之貞。象曰:利幽人之貞,未變常也。歸妹未變,
          未為十二支之未,即坤變,所以說<未變>,歸妹以未變而為乾,所以利幽人
          之貞。
    (二)未在地支是坤位。坤在陰陽交界,所以稱變。因為陰和陽相交則變。未前為午,
          午為離火,後為申,申為金。在金火之間,為火為金之區隔。
    (三)未在鬼神與人相交之方。申為陰,午為陽。
    (四)未變為常。家人初九,閑有家,悔亡。象曰:閑有家,志未變也。未變為常也。
     <家人>、<未變>為常,即<家常>。
        歸妺和恆都提到<未變>,歸妹、恆卦說的是家人事,所以說未變。
 三.剝即為變,是層變,即一層一層剝開之變,所剝者為乾之剝也。
    剝彖曰:剝,剝也,柔變剛也。柔坤也,剛艮也。下坤上艮柔變剛也。
 四.易動則變,易經說:動而後變。
    繫辭上十:易有聖人之道四焉。以言者尚其辭,以動者尚其變,以制器者尚其象,
      以卜者尚其占。
 五.參伍為變
    繫辭上十:參伍以變,錯綜其數,通其變,遂成天下之文。極其數,遂定天下之象。
      陰陽合參得伍,陰為兩,陽為參,參兩合而為伍。每爻可得參變,共一十五。
 六.開合為變
    繫辭上十一:是故闔戶謂之坤,闢戶謂之乾。一闔一闢謂之變,往來不窮謂之通。
    虞翻曰:「闔閉,翕也。」謂從巽到坤(巽、坎、艮、坤),坤柔象夜,故坤為閉
   戶。闢,開也,從震到乾,乾剛象晝,故以開戶也。陽變闔陽,陰變闢陽,剛柔相
   推而生變化,消息卦即先天卦,由此見。
 七.剛柔相推為變
    繫辭下一:剛柔相推,變在其中矣。繫辭焉而命之,動在其中矣。
 八.裁節為變
    繫辭上十二: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,形而下者謂之器,化而裁之謂之變,推而行之
   存乎通。節為裁度合宜,如天地以氣候為節而成四時。財、裁,古通用,鄭玄曰:
   「財節也。」
 九.變動為窮通
    繫辭下一:爻象動乎內,吉凶見乎外,功業見乎變,聖人之情見乎辭。
    繫辭下二:神農氏沒,黃帝、堯、舜氏作,通其變,使民不倦,神而化之,使民宜
   之。
 十.變動以利言,吉凶以情遷,是以愛惡相攻而吉凶生,遠近相取而悔吝生。
 十一.八卦為變動之形
     說卦傳:觀變於陰陽而立卦,發揮於剛柔而生爻。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,窮理盡
        性,以至於命。
 十二.變動在爻之中
     繫辭說:「剛柔相推,變在其中矣。」剛爻易而為柔,柔爻易而為剛,故變在其
    中。
     中孚初九,虞吉,有它不燕。象曰:初九之吉,志未變也。坎為志,坎在中,即
        變在中之意思。
 十三.權變。易經之變都是以變為既濟為宗,但路徑方式不一。
       變者,變為既濟也。但是巽卦之變並不是直接變為既濟,而是巽震互易,巽變為
        坎,成否泰之易。由否泰再變為既濟、未濟。
        這是經由乾坤變為坎離,即<權變>之義。坎為權,巽以行權也。
  十四.大小人之變為革
     革九五象曰,大人虎變,其文炳也。革九五大人虎變,五為大人,兌為白虎,兌
    變坎(以貞為既濟卦),坎五之大人為兌虎所變,故大人虎變。
     革上六,君子豹變,小人革面。革自兌變,兌九五為虎,九二為豹。豹小于虎,
        (陽大陰小之意)。離九三為君子,而三之君子乃九二所變,故君子豹變。
 十五.爻為變
    繫辭上三,彖者,言乎象也。爻者,言乎變者也。
     道有變動,故曰爻。爻有等(上下先後之類別),故曰物,物相雜啟文,文不當,
        故吉凶生焉。
◎變化
 一.中庸:「動則變,變則化,惟天下至誠而能化。」
 二.乾通坤曰變,以坤凝乾曰化。
 三.天數五,地數五,五者變化之極也。天數五,地數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天數二
   十有五,地數三十,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,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。
 四.繫辭上二:剛柔相推生變化。變化者,進退之象也。剛柔者,晝夜之象也,六爻之
   動,三極之道也。
 五.說卦傳:水火相逮,雷風不相悖,山澤通氣,然後能變化,既成萬物也。
 六.繫辭上九子曰:知變化之道者,其知神之所為乎。
 七.五行以甲己、乙庚、丙辛、丁壬、戊癸等五位合而成變化,為合化之道。
 八.變化:乾變,坤化也。坤作為物,作當為化。作,化也。
 九.繫辭上五:極數之知來之謂占,通變之謂事。坤為事,乾為變,坤為化,乾變而通
      成坤。
 十.變化為模擬。
 十一.繫辭上八:擬之而後言,議之而後動,擬以成其變化。
 十二.八卦為變化。
 十三.繫辭上一: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變化見矣。
 十四.以乾通坤曰變,以坤凝乾曰化。
 十五.乾和坤之變為變化
    (一)天地變化。坤卦說:「天地變化,草木蕃,天地閉,賢人隱。」以乾天變化
      坤地。
    (二)繫辭上十一:是故天生神物,聖人則之。天地變化,聖人效之。
    (三)賁彖曰,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,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
         賁彖言時變,賁自歸妹通,歸妹有震春,離夏、兌秋、坎冬,歸妹變泰,為震
      春、兌秋。四時,即四季,其變化為天地之變。
 十六.四時有變化--春夏為變,秋冬為化
     (一)恆彖曰,日月得天而能久照,四時變化而能久成。
      春夏為變,秋冬為化。
      恆變至二離夏,至三兌秋,至四震春,至五坎冬,故四時變化。
     (二)咸恆為四時變化。咸變恆相對,為先天之震、兌、巽、艮四孟月,咸為震巽,
      恆為兌、艮,咸恆為四時變化。
◎各正性命
  一.正為定,乾坤為定
    易經繫辭上說「乾坤定」,剛柔皆不定,所以說乾道變化,保合太和,乃利貞。利
      貞就是使剛柔各正其位。
 二.乾為性,巽為命。
◎首
 一.乾為首,乾卦首出庶物。
 二.首出庶物,萬國咸寧。萬國咸寧,說的是利貞的道理,所有的卦都可以調正為既濟。
 三.乾卦彖辭曰首出庶物,萬國咸寧。
    首就是乾也,出庶物者言乾之德高出於物,物之上是乾元也。



   象曰: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


◎天行
 一.天行為健。天體剛,故健。
 二.乾卦彖辭曰天行健。天行,天道也。
   晉語:「歲在大梁,將集天行。」

   文言曰:元者,善之長也;亨者,嘉之會也;利者,義之和也;
     貞者,事之幹也。君子體仁足以長人,嘉會足以合禮,利物足
     以和義,貞固足以幹事。君子行此四德者,故曰:乾,元亨利
   貞。
     乾元者,始而亨者也。利貞者,性情也。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,
     不言所利,大矣哉!大哉乾乎,剛健中正,純粹精也;六爻發
   揮,旁通情也;時乘六龍,以御天也;雲行雨施,天下平也。


◎元
 善之長也。元配仁,兼四端,統善,故為善之長。
◎亨
 亨者,嘉之會。亨配禮,嘉禮以合男女,象亨之會合陰陽。
◎始而亨
 乾始開通,以陽通陰,故始而亨。乾為始也。
 乾卦文言曰利貞,性情也。因為天德正,所以乾德利貞。不但乾德利貞,凡六十四卦三
 百八十四爻陰陽失正就可利貞之。
 大壯說利貞,彖辭解釋說大者正也,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。乾只說性,其他各卦都說情。
◎利
 一.易經說利貞。利就是乾,乾金為利。
 二.乾卦文言曰:「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」,乾始就是元,美利就是亨。不過乾卦不言
   所利,而是為了利其他卦納入乾之內,所以說大哉乾元。因為乾是利貞的頭。
 三.利配義:義有嚴有和,利者義之和,會陰陽和會。貞為知,知以知邪正,事必正乃可
   行。
◎純粹
 一.乾卦文言曰純粹精也。不雜曰純,不變曰粹。
 二.乾六爻皆陽,故曰剛健。
      二五兩爻皆中正,九五一爻陽居陽位,乘比應皆為陽剛,則純粹精也,此乾之性也。
◎旁通
 一.乾卦文言曰:旁通情也。乾卦文言曰旁通,是易經最重要的一個原理。和易經另一
   個原理,即類聚,意思是相同。
      易經說類聚和旁通,都和先天後天卦位相接有關,即相旁。
 二.乾六爻所發揮多六子之象。因為六子都是乾體所成的,所以可以旁通。比如:
    初爻潛龍,是旁通震。
   二爻見龍,是旁通兌。
     三爻利見大人,是旁通離坎。
     三言君子,是旁通艮(艮為君子)。
     四言躍淵,是旁通坎。
     五言飛龍,是旁通坎 。
   上言利見,旁通離也。
 三.先天卦對卦即正交,正交之外,就是旁通。旁通就是大傳所說的旁行。大傳說旁行
      而不流,說的就是十二辟卦。乾、坤與震、艮、巽、兌遇,成復、剝、姤、夬等等。
 四.繫辭上四,旁行而不流。
    乾文言六爻發揮,旁通情也。乾六爻發動揮變,旁通于坤,坤來入乾,以成六十四
   卦,故曰旁通情也。
 五.旁通即變也。旁通,旁行;相旁則相通,旁則行。
◎雲行雨施天下平也
 一.易經雲雨常說的是坎卦。上坎雨施,<雲雨行施>。
    乾元陽氣,因雲雨以下降。坤陰之質得以中和,故天下平。
    坎離為乾坤之大用,坤之大用在離,乾之大用在坎。故乾坎相依,坤離相依。乾升
      於坤曰雲行,坤降於乾曰雨施。乾坤二卦成兩既濟,陰陽均和,而得其正,故曰天
      下太平。
 二.<天下太平>是中國人政治上很重要的觀念。這觀念是乾卦文言所說的雲行雨施,
   即水火相濟。



   初九,潛龍勿用。
     象曰:潛龍勿用,陽在下也。


    易經乾卦六個爻都以龍來比喻,最主要當然是因為龍善變。但是易經卦爻應該是卦卦
都能變,為何只有乾卦以龍相比?主要是因為龍為陽物,而具有陰沉之性,所以最善變,
最合乎變的資格。乾初九是變為巽,巽錯震。巽在地支為辰巳方,震在卯辰方,都沾到震
的邊。而巳為蛇,小龍也。辰為龍,所以擬諸形容取為龍象。但是龍潛在地,其形實已變
為蛇,所以不能當它是龍,只是蛇。既然是一條假龍,當然勿用。說到勿用,到底是「用」
什麼,這就得從易經的原理來看。易經是取一陽一陰互易而生生不息,最理想是變為水火
既濟卦。既濟卦是一(初)爻陽,二爻陰,三爻陽,四爻陰,五爻陽,六爻陰。一個卦要
能變成既濟,就是叫做利涉大川。可以由陽渡到陰,陰渡到陽。因為乾初變了爻成巽,巽
在下卦是陰在下。易經下卦,是陰卦的老家,陰在下,就不求變了,有如賴在窩裡的蛇。
它自己不要渡川,也不能助他人渡川,所以是勿用。
◎龍
 一.乾為龍
    (一)乾卦初九潛龍勿用,龍指的是乾的初陽。震為龍,龍純陽而能變化,以<行雲
     施雨>,故乾以龍為象。
    (二)易經只有乾坤兩卦中提到龍,因為龍說的是乾坤。
 二.爻即龍,龍會變,爻者變也。爻為交,蛟龍也。
    初爻潛龍。二爻見龍,四言龍躍淵,五言飛龍,六爻為亢龍。
 三.震為龍。震為辰,辰肖為龍。
 四.乾卦彖辭曰潛龍勿用,陽在下也。
 五.龍以生物分類為鱗族。易經中說到鱗族,比如魚,都是陰類。但易經另一個很常提
   到的是羽族。因為龍為鱗族而能飛,用它來比喻陰陽二氣流行,而又飛又潛。
 六.易經中有時會把蛇當為龍比。以十二生肖,龍肖辰,而蛇肖巳,皆在八卦巽位。
◎潛
 一.初二為地,初一為潛。乾初九潛龍勿用,因為初二是地,初在地之下,所以說潛龍。
 二.潛為蟄
    乾初一為復,復是關閉的意思。勿用,就是關閉的意思,這也就是大傳說的<龍蛇
   之蟄>。蟄,就是潛。蟄是蠱做的事,即伏--<蟄伏>。從來易經只說虎為伏,蠱
   為蟄,而非龍也。龍只能說是潛,因為伏和蠱都不是水族,而龍為水族。
 三.巽兌成潛,卦見深淵為潛
    變離卦論,乾九四動變成風天小畜,小畜中二、三、四互成兌,兌為澤,澤之至深
   者為淵。小畜上巽為入,故有潛象。
◎用
 一.易經見乾,則可用。乾為金,金為利,利用也。用就是變化。
 二.用以變化
    用的意思是可以行變化之道,這話怎麼說呢?這是說易經是以九六行變化之道。
 三.勿用。易經說到勿用,包括:
   乾初九,潛龍勿用。
   屯繫辭,勿用,有攸往。
   蒙六三,勿用取女。
   師上六,小人勿用。
   頤六三,拂頤,貞凶,十年勿用,旡攸利。象曰:十年勿用,道大悖也。
   坎六三,來之坎坎,險且枕,入于坎窞。勿用。象曰:來之坎坎,終旡功也。
   遯初六,勿用,有攸往。
   姤卦繫辭,姤,女壯,勿用取女。彖曰:姤,遇也,柔遇剛也。勿用取女,不可與
   長也。
   遯初六,遯尾,厲。勿用有攸往。
   泰上六,城復于隍,勿用師,自邑告命,貞吝。
   小過九四,勿用永貞。
   既濟九三,勿用。
   既濟九三,高宗伐鬼方,三年克之,小人勿用。象曰:三年克之,憊也。
 四.陽在下則勿用。潛龍勿用,陽在下也。初陽潛在下,故勿用。
 五.其他之義詳本書頤卦。
◎九六
 一.九六即參和兩。即天為參,地為兩,所以參天兩地。
 二.三為陽,二為陰,參天兩地。
 三.易經說陰陽之道用的是一句話,即「參天兩地」。天即陽,地即陰,陽為乾,坤為
   陰,九六來「參天兩地」。陽數始于三,陰數始于二,也就是「參天兩地」。
 四.乾為老陽,老陽三變皆三,三三為九。老陰三變皆二,三二為六。
 五.九六為極,極而變,可變為用。
 六.乾陽用九,坤陰用六。「用」字,就是以之看事物之變化。九六是陽數和陰數之極,
      數不極不變,九六者,陰陽之極數也。所以九六兩數可以「用」以看事物之變化。
 七.陽自九起,乾卦的陽是起自初九,乾初九是十一月之時,陽氣從復卦。
◎初
 一.易經最頭一個爻,也即是畫在最下面的一個爻,稱為初爻,而不稱一爻,但以下的
      卻稱為二、三、四、五爻。
 二.位始為初、二、三、四、五爻。干寶說:「位始,故稱初。」
 三.明夷卦說初登于天,蒙卦說初勿告。



   乾卦初九文言曰:潛龍勿用,何謂也?子曰:龍德而隱者也。
     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;遯世旡悶,不見是而旡悶;樂則行之,
   憂則違之,確乎其不可拔,潛龍也。
   潛龍勿用,下也;潛龍勿用,陽氣潛藏。
     君子以成德為行,日可見之行也。潛之為言也。隱而未見,行
     而未成,是以君子弗用也。


◎陽氣潛藏
  初爻變巽,卦成為姤卦。姤卦是為五月卦,陽氣初生,所以乾卦初九說陽氣潛藏。
◎不見乎世
  一.乾初為震之世爻。世即世爻,即占卜所說的世爻和應爻。
 二.乾成為復,震為世,初九得正,故不易乎世。
◎遯世旡悶
 一.易經有應爻和世爻。初九所占為初九之事,為世爻。因為初九和九三不相應,是遯
      世之象。又初九繫震,震反艮,下卦取艮象,上乾成遯卦。
 二.乾震為世,一陽隱伏乎下,而旡坎之憂象,故遯世旡悶。乾一為復,復錯姤,姤自
      遯變。
 三.悶為憂,坎為憂,消息旡坎,故旡悶。
◎旡
 一.古奇字,和無字通。
 二.這個旡字和旡(唸寄)不同,在于旡字多上頭二橫是連著一塊。旡字的寫法是把天
   字和元字安在一起。古無字是包含天和元二字之意,在六經中只有易經用到這個奇
   字。它的寫法是天和元合在一起,有天之頂和元字之翹尾。許慎的說文解字注解一
   個字是「通于元者」,也就是和元始相通。《孝經》上有「上通元莫」的說法,就
   是人的精靈所感上通元氣。莫就是虛旡,凡是這個字都是說和虛旡相通。現今我們
   用的無字也具有這個意思,筆者以為應該可以通用。
◎是
 一.坎離為正,正為是。
 二.未濟失坎離之道,失是也。
 三.乾初九文言說不見是而旡悶,和未濟卦上九正好呼應。未濟六爻失正,曰失是。既
      濟,坎離也。乾初為復,復旡坎離,故不見是。旡悶者,遯世旡悶也。
   未濟卦上九,有孚于飲酒,旡咎。濡其首,有孚失是。乾初九和未濟上九,一為龍
      頭,一為龍尾。乾初九不見是,即不見卦爻會貞為正,和未濟上九相同。但乾卦起
      始,主變,所以可以旡悶。



   九二,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。
     象曰:見龍在田,德施普也。


    乾九二是由初之潛而出。出則見,見也可以說是現,即出現在田中。田是說坤卦,地
也,由水到地為見,又見為遇,即上下卦遇。易經坤為地,為田。上卦坤相遇見龍在田,
利見大人。因為九二變為陰,則卦成離。離在下卦正是既濟,所以龍之變,是成相濟,因
而利見大人。又大人是九五,九二變為六二,和九五互相對應。九五尊位為真正的大人。
乾初之出,即能和上卦中爻對應,表示一變即可相濟。
  易經之二爻在天、地、人三才之中是人道。由潛龍搖身一變而成人,這是文明開始的
第一步。潛龍可以看成是未開化之民族。在民族學中,先民為拜蛇族和鳥族。所以易經都
以蛇鳥(或魚鳥)比,而中孚也是魚鳥相親之象,中孚即成文明之國。易經之乾卦主要是說
文明之開化,由蛇族鳥族變成以後之炎黃子孫。易經說到君是指興感行異之人。而大人是
聖明德備者。大人為五,九五見之,除了跟他學習易經等能通鬼神的學問(學以辨之,即
分出族類),也學田地之耕稼利益,以利萬物。因此九二之龍不是等閒之龍。因為他可以
看到天意。
  乾卦之九二說「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」,是說乾和上卦坤相遇,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。
大人常是指在九五尊位之爻。易經坤居上卦,乾九二出了頭,和九五相應,這有如祭神者
取到上天感應而會占卜,每卜必得,是大吉之應。所以九二是個利於求神問卜之位。
◎見
 兌為見。易經說到「見」字如下:
 乾九二,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。
 乾九五,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
 乾用九,見群龍旡首,吉。
 乾,見龍在田,德施普也。
 乾初九文言,不見是而旡悶。
 乾用九文言,乾元用九,乃見天則。
 乾文言,見龍在田,天下文明。
 蒙六三,勿用取女,見金夫。
 訟,利見大人,不利涉大川。
 蠱六四,裕父之蠱,往見吝。
 復,其見天地之心乎。
 恆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。
 大壯,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。
 睽初九,喪馬勿逐,自復。見惡人,旡咎。象曰:見惡人,以辟咎也。
 睽六三,見輿曳,其牛掣。
 睽上九,睽孤,見豕負塗,載鬼一車。
 蹇彖曰,見險而能止。
 蹇繫辭,蹇,利西南,不利東北,利見大人,貞吉。
 蹇上六,利見大人,以從貴也。
 益象曰:君子以<見善則遷>,<有過則改>。
 姤初六,見攸往,見凶。
 萃繫辭,萃,亨。王假有廟,利見大人。
 萃彖曰,觀其所聚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。
 升,元亨,用見大人,勿恤。南征吉。
 困六三,入于其宮,不見其妻,凶。
 豐六二,豐其蔀,日中見斗,往得疑疾。
 豐九三,豐其沛,日中見沬,折其右肱。旡咎。
 豐九四,豐其蔀,日中見斗,遇其夷主,吉。
 巽,利有攸往,利見大人。
 繫辭上傳,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變化見矣。
 繫辭上傳,仁者見之謂之仁,知者見之謂之知。
 繫辭上傳,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,而擬其<形容>,象其物宜,是故謂之象。
 繫辭上傳,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,而觀其<會通>,以行其<典禮>。繫以<斷其吉凶>
 是故謂之爻。
 繫辭上傳,見乎遠,言行君子之樞棧。
 繫辭上傳,見乃謂之象。
 繫辭上傳,天垂象,見吉凶。
 繫辭上傳子曰:然則聖人之意,其不可見乎。
 繫辭上傳,乾坤毀,則旡以見易。
 繫辭下繫,爻象動乎內,吉凶見乎外。<功業>見乎外,功見乎變。聖人之情見乎辭。
 繫辭下繫,易曰:困於石,據於蒺藜,入于其宮,不見其妻,凶。
 繫辭下繫,子曰:小人不見利不勸。
 繫辭下繫,子曰:動微,吉之先見者也。
 繫辭下繫,君子見幾而作,不俟終日。
 繫辭下繫,八卦以象告,爻彖以情言,剛柔居而吉凶可見矣。
 說卦傳,帝出乎震,齊乎巽,相見乎離。
 雜卦傳,屯見而不失其居。
 雜卦傳,兌見而巽伏也。
 其中最主要是雜卦中所說的「兌見」。乾九二以息卦看是臨,照辟卦,乾九二為臨(復
 臨泰大壯夬)。臨卦是坤兌,臨有兌之象,而「兌」,即「見」也。也即是兌在雜卦中
 說「兌見」,所以見龍在地上。
◎田
 一.田:井,田也。
 二.坤巽象田。象井,曰井田。
    (一)乾二為臨上,坤二兌即巽之反,曰在田。
    (二)師上坤五曰田。
    (三)解下坎即坤二,曰田。
    (四)恆下巽四應之,曰田。
    (五)否自漸來,四為巽,曰疇,<田疇>也。
    (六)巽六四田獲三品,恆四曰田旡禽。巽有田象。恆四應巽,而九失位,故田旡禽。
 三.九為田。井田為九塊,故九象田。
    乾九二見龍在田。九為井田之象,故在田。
◎大人
 一.易經說利見大人,是指可以貞為既濟之義。這是貞字最重要之意義。易經說利貞,
      即「合其德,合其明,合其序,合其吉凶之象」。所以說利見大人。而合其德、合
   其明、合其序,也即是貞為既濟。因為乾九二失正,利貞為坎(以成既濟),九居五
   為大人,所以說利見大人。易經的大人是可以貞為既濟的狀況。
    在解卦中,說見龍在田,時舍也;見龍在田,德普施也。這都在說合其德、合其明、
      合其時之意。
   大人的情況要做到天地人之合,這就是貞為既濟的理由。
 二.大人為五,九二利見之。
 三.陽為中,陽居中爻為人位則稱大人。
 四.離為利,為見。
   (一)利見大人之義詳見本書離卦。
    (二)乾九二說利見大人。九二為離之正位,離在正位居下卦之中,所以離卦說利見。
          乾也說利見,乾金,利也。
 五.利見大人,合其吉凶,可以相濟也。
 六.易經以陽為大。凡是說到大,都指陽爻。
◎普
 一.乾二德,施之普,坎雨之施也。乾見龍在田,德施普也。
 二.普為普及,即普遍,即坤卦也。



   乾卦文言九二曰: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,何謂也?子曰:龍德
     而正中者也。庸言之信,庸行之謹。閑邪存其誠,善世而不伐,
   德博而化。易曰: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,君德也。
     見龍在田,時舍也。見龍在田,天下文明。
     君子學以聚之,問以辨之,寬以居之,仁以行之。易曰:見龍
   在田,利見大人,君德也。


◎庸
 一.庸為常,為中。
 二.乾卦文言庸言之信:乾九二庸者,常也,曰庸言之信。九二居中,中者庸也。二為
   臨,兌口,兌為常。九二陽實。
◎善世而不伐
  乾九二善世而不伐。震為世,旡坎,坎為師象,故不伐。
◎邪
 一.不得位則閒,故邪。閒為間,即隔也。
    邪為不正,易經之卦爻不在正位為邪,即斜也。
 二.為斜,不正,即不得時。
    乾四文言曰時邪。乾二中而不欲正,故文言曰邪。三正而不中,故言時,四不中不
      正,故時邪。
◎舍
 一.舍為不用,即棄也。
    乾卦文言曰時舍:在可用之時而人不能用之,故曰時舍。即雖有其德,而旡其位之
      意。
 二.不會把握時機而不行為時舍。易經之爻可以成既濟而失去機會,其爻有二:一為井
      初六,井泥不食,下也。舊井旡禽,時舍也。一為乾初。
◎學聚問辯
 一.乾卦說的學聚問辯不是說孔子以後儒家之經學的學問。而是學習如何相聚,即方以
      類聚之聚。問辯可能是易經中常用的辨字。辨在易經中含意很深。詳義可參見本書
      兌卦、同人卦、剝卦、坤卦和未濟卦。
      古人有關聚的學問,包括天體星象和五行之會聚等等。
 二.消息卦的臨,坤兌。臨之二至三互震,震為寬仁。兌為講習,即學聚問辯。聚者,
      兌二陽聚也。乾二說兌卦之事,因為乾卦到二是九二變離為日為火為電,故明。離
      又為目,亦明也。



   九三,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,厲旡咎。
   象曰:終日乾乾,反復道也。


   易經之六畫卦以三在三才之中為人道。在六爻中三是人位,也是君子。乾卦上乾下乾所以乾乾。乾卦之下卦乾終了,上卦再接續,乃健而不息。乾卦是在八卦西北方,是一日之終,西北是離日最弱的時候。又九三以陽剛之爻居在陽位,乃是危厲之地,因為三為人爻,而易經有三多凶之說,甚至連晚上也和白天一樣心存憂懼。
  易經乾卦是說龍的民族在各族中站立起來。因為知道居在重要的位置,所以聖人發明君子之道,來警惕人們要虛心。
  九三開始稱君子,是因為由圖騰崇拜的文化不能全部解決人類文明的發展,而必須建立道德倫理。易經在六十四卦中說君子的,有將近五十次,全都賦給一種美德。雖然這些道德理念原本還只是為了占卜者解釋卦爻之用,但是在日常生活上,都似乎可以成為應用倫理學的原理,以後甚至於成為道德教條。
◎君子
 一.君子是指占卜的人。
 二.君子在易經是很重要的,一共出現了五十多次。大都和德道修有養有關。比如:
    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,厲,旡咎。
   子曰:知幾其神乎,君子上交不諂,下交不瀆,其知幾乎。幾者,動微,吉之先見
   者也。
   君子藏器於身,待時而動,
    君子之光,有孚。吉。象曰:君子之光,其暉吉也。
    君子慎密而不出也。
   君子所居而安者,易之序也,所樂而玩者,爻之辭也。
   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。
   火在水上,未濟。君子以慎辨物居方。
  三.艮為君子
   君子有艮象。指的是九三,乾九三為泰卦 (乾為、復、臨、泰、大壯、夬所來),
      泰互艮,三為艮爻,艮為君子。
 四.易經言君子之德性
   (一)自強不息
     乾象曰: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
      (二)終日乾乾
     乾文言九三曰:君子終曰乾乾,夕惕若。
      (三)合于四德
     曰體仁,曰合禮,曰和義,曰幹事。
       乾文言:君子體仁足以長人,嘉會足以合禮,利物足以和義,貞固足以幹事。
   (四)修德敬業
     即忠信、修辭、知至、知終來修養。
      (五)通理正位
     坤:君子黃中通理,正位居體。
      (六)知幾
     屯六三,即鹿旡虞,惟入于林中,君子幾。
     (七)知捨
     屯六三,君子幾,不如舍,往吝。
     (八)作事謀始
     訟象曰:天與水違行,訟。君子以作事謀始。
      (九)懿文德
     小畜象曰:風行天上,小畜,君子以懿文德。
     (十)有所疑
     小畜象曰:既雨既處,德積載也。君子征凶,有所疑也。
      (十一)辨上下
      履象曰:上天下澤,履。君子以辨上下,定民志。
     (十二)儉德避難
      否象曰:天地不交,否。君子以儉德避難,不可榮以祿。
     (十三)有終
      謙謙,亨,君子有終。
      (十四)公平
      謙象曰:地中有山,謙。君子以裒多益寡,稱物平施。
     (十五)嚮晦宴息
      隨象曰:澤中有雷,隨。君子以嚮晦入宴息。
     (十六)振民育德
      蠱象曰:山下有風,蠱,君子以振民育德。
     (十七)得民所載
      剝上九,碩果不食。君子得輿,民所載也。
      (十八)識前言而往行
      大畜象曰:天在山中,大畜。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,以畜其德。
     (十九)君子以同而異
      睽象曰:上火下澤,睽。君子以同而異。
      (二十)以虛受人
      咸象曰:山上有澤,咸。君子以虛受人。
      (二一)有恆
      恆象曰:雷風恆,君子以立不易方。
      (二二)不惡而嚴
      遯象曰:天下有山,遯。君子以遠小人,不惡而嚴。
     (二三)蒞眾
      明夷象曰:明入地中,明夷。君子以蒞眾,用晦而明。
     (二四)反身修德
      騫象曰:山上有水。蹇。君子以反身修德。
     (二五)見善則遷,有過則改
      益象曰:風雷益。君子以見善則遷,有過則改。
      (二六)施祿及下
      夬象曰:澤上于天,夬。君子以施祿及下,居德則忌。
     (二七)夬夬獨行
      夬九三象曰:君子夬夬。獨行。
     (二八)治曆明時
      革象曰:澤中有火,革,君子以治曆明時。
      (二九)豹變(合于文理之通變)
      革上六,君子豹變,小人革面。
     (三十)恐懼修省
      震象曰:洊雷,震。君子以恐懼修省。
     (三一)申命行事
      巽象曰:隨風,巽。君子以申命行事。
     (三二)制訂禮數
      節象曰:澤上有水,節。君子以制數度,議德行。
     (三三)議獄緩死
      中孚象曰:澤上有風,中孚。君子以議獄緩死。
     (三四)行寧其恭,喪寧其哀,用寧其儉
         小過象曰:山上有雷,小過。君子以行過乎恭,喪過乎哀,用過乎儉。
     (三五)吉祥
        未濟六五,貞吉,旡悔。君子之光,有孚。吉。
      象曰:君子之光,其暉吉也。
     (三六)研易
      繫辭上二,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,易之序也,所樂而玩者,爻之辭也。
      (三七)言善
      子曰:君子居其室,出其言善。
     (三八)器(器量)
      君子藏器於身。
      繫辭上八,乘也者,君子之器也。
     (三九)有為有行
      繫辭上十,是故君子將有為也,將有行也,問焉而以言,其受命也。
     (四十)待時而後動
      繫辭下五,君子藏器於身,待時而動。
     (四一)知幾
      繫辭下五,子曰:知幾其神乎,君子上交不諂,下交不瀆,其知幾乎。
      (四二)見幾而作
      繫辭下五君子見幾而作,不俟終日。
      (四三)知微知彰,知柔知剛
         繫辭下五,識矣,君子知微知彰,知柔知剛,萬夫之望。
      (四四)安其身而後動,易其心而後語,安其交而後求
         繫辭下五,子曰:君子安其身而後動,易其心而後語,安其交而後求。
◎惕
 一.三多凶故惕
   乾九三,三多凶為惕,故乾九三曰終日乾乾,夕惕若。
 二.易經之乾為惕。比如:
   夬九二,惕號暮夜,有戎勿恤。
      象曰:有戎勿恤,得中道也。這些卦都是有乾。
   夬九二失正,當貞為離,乾為惕,互巽為號。
 三.乾為金,金有驚和<警惕>之意。
◎終日
 一.終日為日之終,即日落。日落在乾。
 二.終日是天行一日一周的意思。至三下,乾已終。乾位在戍亥,戍亥在一日是日落之
      時,故曰終日。
◎終
 三為終,下卦之極。
◎乾乾
 一.為何用了乾乾兩字呢?因為乾卦上乾下乾,故曰乾乾。
 二.坤卦不言坤坤。因為坤字原為雙月。坤為朋。所以不再說坤坤。
◎夕
 一.離兌為夕。
 二.乾九三夕惕若。九三變為互離(二至五互離),三變後,下卦成兌,卦中見離兌,
   離為日,兌在西方,日所下之處。兌為西,為日落西象,即夕也。
◎反
 一.易經之易即反。
 二.反即反吟,復即伏吟。乾卦彖辭曰反復二字,照術的說法,即反吟與伏吟。伏即復,
   復者為本宮所叢如乾而又遇乾是也。反者為對宮所犯。乾後天卦位對宮為巽,乾巽
   相衝故曰反。因乾之中爻有巽也。
 三.乾卦彖辭曰終日乾乾,反復道也。乾卦說反復道。乾三為泰,泰三旡往不復,乾三
   反復。
 四.反為反對。即八卦之對卦為反。所以乾卦說反指巽卦。巽即反也,即乾之對宮。
 五.反即復。
 六.巽即反也。道即一陰一陽之謂也。
◎復
 一.重為復,即<重復>
   易經重復之現象很多。比如卦爻辭一次用兩字:乾乾、翩翩、眈眈等。
 二.卦變為同位之卦亦為復,即乾卦說反復道。乾卦彖辭曰乾乾,乾乾即復也,今九三
   變兌而互卦變離,先天之乾即後天之離,亦復道也。



     乾卦九三文言曰: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,厲旡咎,何謂也?
     子曰:君子進德修業。忠信,所以進德也;修辭立其誠,所以
     居業也;知至至之,可與幾也;知終終之,可與存義也;是故
     居上位而不驕,在下位而不憂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,雖危旡咎
     矣。
     終日乾乾,行事也。終日乾乾,與時偕極。
   九三重剛而不中,上不在天,下不在田,故乾乾因其時而惕,雖
   危旡咎矣。

◎德與業
 坤為事,為德。乾卦合坤。乾卦文言曰君子進德修業。乾九三君子進德修業。德就是得
 心,業是成於事。九三居內外之間,所以以德業來比。
◎實
 一.乾為誠實。
 二.易經之中最「誠實」的卦是乾卦。乾為金,金在五行最實。在六十四卦中全是陽(
   實)爻組成。而且金為精,即<精誠>,所以乾卦說實。
 三.乾九三曰修辭立其誠。乾九三為泰卦,泰互兌口,乾陽實,故修辭立其誠。
◎幾
 一.易經說幾是指天機。即先天卦變後天卦。
    乾卦文言曰可與幾也。乾九三曰可與幾也。在卦中以戊己為幾卦,旡戊己不能由先
      天而變後天。戊己中為土,即坤也,這就是說光是乾卦是變不出名堂。要有坤土之
      卦。
 二.幾者,動微。震為動,乾三互震。
 三.夫易,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。
◎義
 一.乾卦文言曰可以存義。
 二.乾九三可以存義。義者,乾兌金德也。
 三.乾屬金,乾離同位先天之乾即後天之離,九三互卦有離亦乾之終也。
 四.義為和也。乾文言利者,義之和也。
    (一)易經以陰陽相得為和。和則得利,故義為利。又金為利也(其利斷金),又乾
     為金,金之德義。所以乾卦為義卦。
    (二)又義為生氣之象。乾先天和後天與兌相合,合者,和也。
        兌初九曰:和兌,吉。兌為金,金之德為義,其性為和。所以兌卦初為和。金
     之德為義,利者義之和也。兌取利象,與乾相合,合為生氣卦,即乾兌。離震,
     巽坎,艮坤為生氣卦。生氣即得利。
    (三)說卦傳:觀變於陰陽而立卦,發揮於剛柔而生爻。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。
      (四)乾文言利物足以和義。和為義也。
      (五)金者義之和。兌初九和兌。吉。兌取需為通象。需下乾,需變兌,以需之上乾
     易為兌,乾兌皆。
 五.義為合
    合為生氣,相合為求
    (一)雜卦傳:臨觀之義,或與或求。同氣相求以合也。
      (二)中孚九二曰其子和之。中孚卦見雷風,同聲相應之象。
          中孚卦有山(孚三五互艮山),澤(孚下卦澤)。則有同氣相求之象。
      (三)說卦傳:觀變於陰陽而立卦,發揮於剛柔而生爻.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。和順
     為先後天八卦之合,其行要順,則吉。
  六.義為方
    即三字經說的:「竇燕山,有『義方』」。
    坤卦說直其正也,方其義也,君子敬以直內,義以方外,敬義立而德不孤。
 七.乾金為義
     (一)乾金也。易以金為義。
      (二)繫辭上十一曰:卦之德,成方以知,六爻之義,易以貢。貢是獻給人,即把得
     到的卦來顯出。貢獻為金。
      (三)繫辭下一,理財,正辭,禁民為非,曰義。禁為金也。古時制樂取金剋木,制
     琴,琴為禁。即金剋木。
      (四)復六三,象曰:頻復之厲,義旡咎也。復之下爻為坤,錯乾,為金。易以金為
     義,是以復卦說義。義為金。漸卦和既濟卦都說到義旡咎,因為兩卦都有復象,
          而復是頻復之厲。厲為利,即義。可說成對事物的合宜性要求很高。
 八.精義
    繫辭下五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,龍蛇之蟄,以存身也。精義入神,以致用也。精為
      金,故說<精義>。精即義。
    需卦,須也,險在前也。剛健而不陷,其義不困窮矣。需下乾為金。同人九四象曰:
      乘其墉,義弗克也,其吉。同人上乾為金。以上皆是以乾為金為義。
 九.合時之宜為義 (與合宜之義不是全然相同)
    (一)豫天地以順動,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。聖人以順動,則刑罰清而民服。豫之
     時義大矣哉。
    (二)遯之時義:遯彖曰時義大矣哉,否剝則時已旡可為,獨姤遯之際,處之為難。故
          其義大。
 十.頤為養,頤者義也
     頤卦艮震,艮震為時,故易經之時義見于頤卦。易經說到時義的有睽、解、革、節,
      和頤卦。但是易經說:天地解,天地革,天地節,而在頤為天地養物。
     京房易以天地為義爻,義者恩也。乾為天,所以說以天地為義。又生我為義。生我
      者有父母之義,故為義。父母者,養我者,頤為養。所以易經之頤特別有包含義字
      的意思。
 十一.合宜為義
     文不當,故吉凶生焉。當不當,以時義。言時義得,則當,不得,則不當。易經
        說時義,即是說得宜。比如:
      隨,隨之時義大矣哉。
    隨九四,隨有獲,其義凶也。有孚,在道,明功也。
    恆六五象曰:婦人貞吉,從一而終也。夫子制義,從婦凶也。
    遯之時義大矣哉。
    姤九二象曰:包有魚,義不及賓也。
        鼎九三象曰:鼎耳革,失其義也。
    明夷初九象曰:君子于行,義不食也。賁初義弗乘。初旡爵位,故不食。即不合
    時宜者不食。而不合其宜者,賁初九,賁其趾,舍車而徒。象曰:舍車而徒,義
        弗乘也。
 十二.易經說到家,皆以義言
     家人彖曰:家人,女正位乎內,男正位乎外,男女正,天地之大義也。
     歸妹彖曰:歸妹,天地之大義也。
  乾亦以九五為正位,故男女正,天地之義也。
  旅上九象曰:以旅在上,其義焚也。旅卦失家人,所以其義焚。
◎上位和下位
 乾卦說在上位而不驕。乾九三曰在下位。三為乾下卦之上爻,故居上位。
 乾卦說在下位而不憂。乾九三居於上乾卦之下,所以是居下位。



     九四,或躍在淵,旡咎。
     象曰:或躍在淵,進旡咎也。


  陽為躍,陰為淵。乾九四之九為陽爻,而陰位是淵。陽爻到了陰位不對位,所以有或
字,就是或者。當陽爻不變爻則動,動而躍。如果變了爻,則上卦變成震卦,是在上動。
由下卦初爻之動,到上卦之動,是一躍而上。易經最重要的一個動作就是渡過大川,也就
是成為既濟卦。但在乾卦之中,這一類的字並未出現。乾卦只說利見大人,卻不說利涉大
川。可見聖人對乾坤兩卦有特別之對待。乾卦在上卦居兌和巽之間。巽和兌為風澤,即中
孚。乾在中孚之中,所以有在淵之象。淵者必渡之。而乾取中是所有先天八卦必渡之卦。
    乾卦九四文言提到了恆和革兩卦。恆卦的彖傳說久。恆為久。乾也是久,泰乾雖變,
而二四仍互乾,乾居終始之間,久也。恆彖傳說雷風相與,分乾與坤,雷也。分坤與乾,
風也。恆自泰通,雷風之間乾坤在焉,故雷風相與。乾文言九四曰:或躍在淵,旡咎,何
謂也?子曰:上下旡常,非為邪也,進退旡恆。恆,久也。乾為久,所以乾卦說恆立不易
之方說的是乾卦。因為易經諸卦中,乾卦是最堅久的。
  乾卦九二九五皆是大人。大人是通四時之序的人,也就是會占卜的人。革九五稱大人,
革卦三五互乾。乾之二四二爻人爻也。四爻變巽互兌互離,革象也,言乾變革之時也。所
以聖人特在乾九五之文王稱譽大人。
◎躍
 一.躍為震象。
 二.乾九四或躍在淵。躍字有足象。也就是震象,震為足。
 三.大壯震躍
    消息卦,乾皆復,臨,泰,大壯,夬所來,到了四爻是大壯,大壯卦中有震,震為
      足,故用躍字。淵字有重坎之象。
 四.躍是暫時起來。既不能安,而又不能飛到天上。尚未飛黃騰達之意。
◎淵
 既濟為淵:乾九四或躍在淵,因為乾卦的九四失正,所以這個卦要調為坎卦,成既濟。
  上為坎,下坤卦也是坎(坎坤先後天同)成重坎,坎在下,水象靜深,故在淵。
◎或
  易經的卦變化全看選擇。一個爻可以上,也可以下,所以就出現或字。比如乾卦四二爻
 同象或躍在淵之『或』字,是說明四爻可上可下(二四同功,四或可為二之象也)。
◎旡咎
  一.易經說到旡咎都可以從正反來看。從反看,凡爻以失位為咎。貞之得正,即為旡咎。
 二.易言旡咎者,憂中之喜,過也。
      乾九四旡咎。乾彖專言進也。以進躍居五,而得正旡咎。



   乾卦九四文言曰:或躍在淵,旡咎,何謂也?子曰:上下旡常,
   非為邪也;進退旡恆,非離群也;君子進德修業,欲及時也。
   故旡咎。
     或躍在淵,自試也。或躍在淵,乾道乃革。
     九四重剛而不中,上不在天,下不在田,中不在人,故或之。或
     之者,疑之也,故旡咎。


◎或躍在淵
  乾九四失正,一則可以躍居坤五,或在淵,居坤初,所以是上下旡常。坤為常。
◎進退旡恆
  一.乾九四失位,說是進退旡恆。益卦說立心旡恆。又乾為君卦,四為臣位,故欲上躍居
   五,下者,當下居坤,得陽正位,故曰上下旡常。進為居五,退為居初,故退旡恆。
    乾文言九四曰:或躍在淵,旡咎,何謂也?子曰:上下旡常,非為邪也,進退旡恆。
    恆,久也。乾為久。所以乾卦說恆立不易之方。說的是乾卦。因為易經諸卦中,乾
   卦是最堅久的。乾卦九四文言提到了恆和革兩卦。恆彖傳曰久,乾為久,泰乾雖變,
   而二四仍互乾,乾居終始之間,久也。
 二.乾卦九五為大人。九四一躍而上九五,所以是可以立即登上九五之尊位,在九五之
   位,是最為有利。如占卜而言,九五是最利之占位。但九四是上不著天,得不到上
   天之神示,下不著人,又不得人心,而下不在田,即失去地利。可以說是天時、地
   利、人和都尚未有,這是很不適合占問吉凶的時候,所以要變革來取得好的時機和
   地點。
 三.乾之二四二爻,人爻也。四爻變巽互兌互離,革象也,言乾變革之時也。易經之革
   中有乾,而革錯蒙。蒙中有乾坤(天地合其德之象),四貞為坎(卦成既濟),下為離
   (日月合其明也),四時合序(革之兌離為秋夏,蒙二互震坎,中有春冬在焉,四
   時合其序也),鬼神合其吉凶。大人之象也。故革九五為大人。所以乾九四文言以
   恆卦來說明定力,恆立不易之方,而革說變更,以治曆明時。如此,則天時地利人
   和都有了。要問卜,是有求必應也。
 四.乾為嘉,四動承五,故行有嘉也。革卦三五互乾。又占卜最好是取得神之孚信,九
   四是陽居四爻之位,合于坎卦在上卦之象。所以乾四己見到孚象。坎中體為乾,坎
   之為孚。
 五.乾卦文言曰進德修業:乾四曰進德修業。乾道為德,坤事為業,以乾進坤,故進德,
   以坤修乾,故修業。乾文言九四曰欲及時。乾四大壯,大壯震即艮,艮為時,故曰
   及時。
◎時與位
 一.易彖辭言時的有二十四卦,言中的有三十六卦。象辭言中的有三十九卦,言時的有
   六卦。因為時不定,而位有定,所以象辭大多言中。
 二.有關時之定義見本書隨卦。
◎不中
 九三雖得正位,然非二五之位,故不中,而在二陽之間故曰重剛。
◎重剛
 乾為剛。乾卦從初爻一路到上都是陽,中有互卦多重。四爻是存在重乾(互乾)之中,所
 以在四爻特言重剛。因為四爻居剛中之剛,所以不易變動。有如在深谷中躍動而旡法作
 為。心中充滿疑惑,惑為迷。因為九四剛出了三爻,三在下爻之上,有如上爻,而實在
 是上卦之下爻。不上不下為惑。
◎或之
 一.惑之也,即疑之也。疑其躍則在天,退則在淵。上下得位,故旡咎。
  二.兩者之一為或。



   九五,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
   象曰:飛龍在天,大人造也。


    乾五飛龍在天,五為天位,故曰在天。九五之占法和九二相同。易經二五為中位。易
經說利見大人,就是卦可以變成一陽一陰之序。大人是精於占卜的人,或可以測出大自然
虛實的人。九五剛健中正,是所有爻中重力之中心。處在這個中心,人的德行思想是和天地合一。古來聖人如堯、舜、周公、孔子或奇人如張良、鬼谷、諸葛孔明等,都是大人。
大人最重要的含意是因為坎居正位而合離,卦成既濟。易經之卦爻象合乎天地定位,則為大
人之位。因為既濟之坎居九五,所以坎卦的中爻當做大人。而飛龍在天,實際上就是在說
坎,可見坎之重要。坎為水,旡水則不能濟度。大自然供給生命的物質也是水。龍見水,
則可飛在天上。龍在天,則可以興雨而濟萬物。
◎飛
  坎為飛。乾九五飛龍在天,易經的飛是坎象。離象鳥,坎為飛鳥。因坎曰習坎。習者,
 鳥數飛為習,有鳥飛而上下之象。飛即上下也。乾二或五上下為坎之中爻,故乾五有飛
 象,故曰「飛龍」。易經說到坎為飛之象者如下:
 一.小過自雷水解,水山蹇純坎變,也就是說解卦雷水之坎變為艮,即成小過。
 二.蹇卦水山之水變為雷,成雷山,皆把坎變了。坎水是鳥象。
 三.明夷自小過變,翼折下垂,即明夷之一四爻變,地成雷、火成山,即小過。是以明
   明夷於飛,垂其翼。因為飛是為坎象。坎不在了,所以成了垂翼。
 四.遯自訟變,即天山之山是從天水之水變,自上應坎爻,所以說飛遯。飛為坎象。
 五.小過飛鳥遺音。坎為鳥,小過自解(下坎),蹇(互坎),坎象變小過,坎失。小過二
   五兌口,震為聲,艮亦震,故鳥去而音尚在。故飛鳥遺之音,是說解卦雷還在,但坎
      鳥變成了艮,震仍在,而坎變了。
◎造 
  乾卦彖辭曰飛龍在天,大人造也。造為作。



     乾卦九五文言曰: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,何謂也?子曰:同聲
     相應,同氣相求;水流濕,火就燥;雲從龍,風從虎;聖人作
   而萬物睹。本乎天者親上,本乎地者親下,則各從其類也。
     飛龍在天,上治也。飛龍在天,乃位乎天德。
     夫大人者,與天地合其德,與日月合其明,與四時合其序,與
     鬼神乎合其吉凶。先天而天弗違,後天而奉天時。天且弗違,
     而況于人乎?況于鬼神乎?


   乾坤交而為坎月離日,故與天地合明。天地者,乾坤也,與四時合其序。易說的四時
總是指震、艮、巽、兌(代表四季),因為乾坤合,變坎離,而坎離中有震、艮、巽、兌,
故與四時合序,與鬼神合其吉凶。乾離為神,坤坎為鬼,故與其合吉凶。先天而天弗違,
先天是九二,而與九五之天弗違。後天為九五,而九二奉天時。乾神合吉,坤鬼合凶。又
坎為鬼,離為神,乾變離神也,離錯坎鬼也。吉凶易之道也,趨時者吉,背時者凶。易經
說合,陰陽交而合。合有吉合,也有凶合。聖人是通鬼神的人,當聖人的道理開始運作,
萬物會呈現根據易經之原理而運行的面貌,很清楚使人知道何為吉,何為凶。所以說聖人
作,萬物睹。乾文言說:聖人作,萬物睹。乾為聖人,六子皆乾來,聖作物睹,故利見大
人。天地就是陰陽。易經以乾陽通乎坤陰,而成六十四卦。所以說易以天地準,天地即陰
陽。
◎合德
 一.乾卦文言曰合德。合德是乾坤相合。
 二.乾坤相錯,故與合德。
  三.德者易也,合德者合易之理也
 四.天為德。九五為乾之正,位故得位天德者,乾之德也。
◎合明
 一.日月合其明,此指先後天卦位,先後天坎離皆相對也。八卦上坤下乾。坤為坎,離
      為明。
 二.離日也,坎月也,離即先天之乾,坎即先天之坤,日月有明,明者易也。合明者,合
      易之理也。根據易經之理而行為合明。
◎合序
  四時合其序也可以指後天卦位,後天離南、坎北、震東、兌西、離夏、坎冬、震春、兌
 秋,九五離,即先天之乾也。
◎人
  乾男坤女也,即道也。
◎飛龍在天
  乾文言曰飛龍在天。乾五天位,故曰五,言在天。
◎同聲相應
  乾文言曰同聲相應,即雷風相薄。相薄,故相應也。
◎同氣相求
 氣即山澤通氣。乾文言曰同氣相求,即山澤通氣。通氣,故相求也。
◎水火不相射
 一.乾文言曰:水流濕,火就燥。即水火不相射,不相射就是相對。
 二.先天離東坎西,坎下潤而不及東之離,火上炎而不及西之坎,故不相射。
◎雲從龍
 一.艮山出雲,震為龍。震、艮先後天同一卦,故雲從龍。
 二.乾為龍雲生天,故從龍;坤為虎,風生地,故從虎。
◎親
 一.本乎天者,親上。巽、兌、離三女之卦體皆本乎乾,其位親乾于上(先天乾在上),
   震、艮、坎三卦。男之卦體,皆本坤,其位親於下,故各從其類。
 二.火炎上,水潤下,所以說親上和親下。親上為火,親下為水。
◎風從虎
 乾文言九五:兌為虎,巽為風。巽兌為同一卦(先後天同位),故風從虎。
◎天地
 一.天地即陰陽。
 二.易與天地準,以乾陽通乎坤陰,而成六十四卦。所以說易以天地準,天地即陰。
◎四時合其序
  四時合其序,也可以指後天卦位,後天離南、坎北、震東、兌西、離夏、坎冬、震春、
 兌秋,九五離即先天之乾也。
◎鬼神
  坎為鬼,離為神,乾變離神也,離錯坎鬼也。吉凶易之道也。趨時者吉,背時者凶。



     上九,亢龍有悔。
     象曰:亢龍有悔,盈不可久也。


◎亢
 一.五為天位,在上曰亢。
 二.乾上九亢龍有悔。乾上九居天(五為天位)之上,故曰亢。失位,故有悔。
 三.陽止為亢。子夏傳曰:亢,極也。凡卦象陽在上有止,象亢,雖不止而自止者也。
   (飛之極易致危,故曰有悔。)
◎悔
 一.易傳說:「震旡咎者,存乎悔。上九有悔,則知進退之道。」
 二.有悔則知進退。
 三.易經之悔有二義:
    (一)回念前失。
    (二)前本旡過,今處有過之地而悔不如前。乾卦之前數爻陽生陽長,初旡過失,到
     五爻則盛極。
 四.乾卦彖辭曰:亢龍有悔,盈不可久也。陽亢則悔,盈則必消,不可久也。
   六爻皆陽旡陰,故曰亢龍。亢,盈也,極也。自來極則必反,盈則必覆,故有悔。
◎不可久
  陽亢則悔,盈則必消,不可久也。
◎亢龍
  極陽旡陰,故曰亢龍。亢,盈也,極也。自來極則必反,盈則必覆,故有悔。
◎悔
  一.悔字詳本書家人卦、咸卦,以及悔亡之注解。
 二.悔字不止是包括後悔,即事後對災咎生懼,也有回頭之意。因為乾卦到了上九陽爻,
   可以回頭從初爻開始。這時會有乾坤之消息卦之作用。在陽氣回時,陰氣也跟著而
   起。這個悔字在易經不一定有壞的意思。

    乾卦上九文言曰:亢龍有悔,何謂也?子曰:貴而旡位,高而
   旡民,賢人在下位而旡輔,是以動而有悔也。
     亢龍有悔,窮之災也。亢龍有悔,與時偕行。
     亢之為言也,知進而不知退,知存而不知亡,知得而不知喪,
     其唯聖人乎?知進退存亡,而不失其正者,其唯聖人乎?


    陽亢必消,上九惟知進退,居乾上不知退,居坤上則亡則喪。退三則存則得,知進退則不失其正位。聖人所以用九六進退六爻,各正性命,保合太和。乾卦上九是代表所有陽
爻在上九之位。文言說上九貴而旡位,易經之爻通常到了五就已經是高不可攀的了,而上
爻就是被成了外人,所以上爻常被當做旡位看。也就是在論事情的時候,在解釋爻位時,上爻的意思和其他五爻也常不同。乾上九文言曰貴而旡位,上九在事外,故貴而旡位。因
為旡位又旡民,所以像被遺忘的過氣君王,有旡限的悔恨,只好回頭當個旡地位之人。又
以凡人論,因其旡位,所以言貴。
◎亢
  窮高曰亢,即<高亢>。上為高。
◎高而旡民
  乾上九文言曰:高而旡民。乾六爻旡陰,故旡民。
◎賢人在下位
  乾文言曰賢人在下位旡輔。賢人指的是九三,九三君子與上九敵應,故在下位而旡輔。
◎旡位
 乾卦文言曰旡位。凡卦二爻為人,二爻為內卦之人位,五爻為外卦之人位,然非中爻不
 辨。即互卦上下互三四兩爻為全卦之人位,今在上爻是旡位也。
◎旡民
 坤為眾民之象,卦旡坤是旡民也。
◎旡輔
 兌在先天卦位為乾之輔,兌在後天卦位亦為乾之輔,今變兌與乾等,是旡輔也。
◎有悔
 旡位、旡民、旡輔,是亢之極也,故有悔。



     用九,見群龍旡首,吉。
     象曰:用九,天德不可為首也。


◎九
 一.乾貞用九,坤貞用六。
 二.用九
    (一)為何乾元用九?乾彖曰元亨利貞。而乾之二、四、上,三個爻失位。二曰利見大
     人,四曰或躍在淵,上曰亢龍有悔,說的都是貞九六之義。指將失位之九,正
     為六。乾卦失位的都是九,所以說用九。因為乾卦的二、四、上九失位。
    (二)用九還有另一個意思。易經老陽九,老陰六,少陽七,少陰八。七八是陰陽之
     交,九六是陰陽之極。極則必變。周易尚變,故陽用九,陰用六,以其九六皆
     極,而必變也。乾坤是九六之宗。所以在乾坤卦中明其用。乾二四上失正,用
     九變二,下乾成離,用九變四,上乾成坎。
◎首
 一.乾變坎為旡首
    旡首:乾卦說用九「群龍旡首」。為何旡首?因為乾之二四上爻不正,貞其爻,用九
      變二爻,卦成離,用九變四爻,上乾成坎,乾為首,乾變坎,故旡首。就是不應當
      頭。
 二.乾旡首吉,比旡首凶。
 三.群龍旡首:群龍的群是什麼意思?物以三為群。三就是初、三、五爻得正,故有群
      龍可見。為何群龍旡首吉?何以比卦說旡首凶呢?因為乾卦不能爻爻皆變,否則連
      龍都沒有了。
    易上爻為首,而陽不可極,極則必消。乾卦之陽在上,故以旡首為吉。因為乾卦亢
      陽為嫌。而比卦則以從陽為貴,故旡首而凶,時義不同。
 四.乾上旡德,故旡首。乾為首,旡首者卦之德旡有出於乾之上也。
     易經以變易為理。如乾卦六爻皆變,則成相對之坤卦。乾之下卦為水下,而上卦為
   天。群龍是有在水底,有在下上飛躍者,如易經之初爻為足,則上爻為首。上爻變,
      則成群龍旡首。陽爻在上是災,變則旡災。所以說天德。用是指運用,也是指變之。
      把乾卦中所有的陽爻變了,就成坤。用九就是將九變為六。
      乾卦群龍旡首尚有另一種意思。乾為眾陽之首。然六爻之動是由復臨泰大壯夬,遞
      變至乾。乾是在尾,而不是在首。
   易經之創造是由一元開始。所以乾卦是終而不是始。而復、臨、泰、壯、夬、乾有
   如一條龍。如乾卦變,這一條陽爻生長的秩序就被改變了。「群龍旡首」之首不是
   指龍頭,而是指旡人帶領。因為乾卦是陽氣之終,所以不變是不能生存了,變成了
   群龍旡首是好事,不是壞事。
 五.初爻也可以說是首。
◎群龍
 易經六爻不論陰陽都是可以當龍。龍是指一接一。
◎天德不可為首
 一.陽為天德,首為極位,陽極必消,故天德不可為首。
 二.用九就是六位皆九。純陽則天德也。萬物從天德起,所以天德很重要,是得天之助。
 三.祿命法之天德為天德貴人,其法如下:
    正月起亥而順行
    正丁二坤(申)中,三壬四辛同,五乾(亥)六甲上,七癸八艮(寅)逢,九丙
    十居乙,子巽(巳)丑庚中。或正丁二坤(申)宮,三壬四辛同,五乾(亥)六
    甲上,七癸八艮(寅)逢,九丙十乙,子巳丑庚逢(天德者,正丁、二坤、三壬、
    四辛、五乾、六甲、七癸、八艮、九丙、十乙、十一巽、十二庚也)。
    月柱地支 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戍 亥
    日柱見干支 己 庚 丁 申 壬 辛 亥 甲 癸 寅 丙 乙 為天德貴人
   天之德從天門而降。亥為天門,因以名之。天干天德,寅建在丁,卯建在申。人事
   天功取陰陽相助也。
 三.地支之德於天(天德)即天干為陽也,地為陽,則天為陰。
 四.寅內之人元丙,得天丁之助。
    卯內之人元癸,得陽貴坤(申)中壬水助。
    辰內之人元癸,得天之壬助。
    巳內之人元庚,得天干辛之助。
    午內之人元乙,得天干乾(亥)中甲助。
    未內之人元乙,得天干陽貴中甲助。
    申內之人元壬,得天干陰貴中癸助。
    酉內之人元乙,得天干艮(寅)中甲木之助。
    戍內之人元丁,得天干艮(寅)中丙木之助。
    酉內之人元乙,得天干艮(寅)中甲木之助。
    酉內之人元乙,得天干艮(寅)中甲木之助。
    戍內之人元丁,得天干陽貴中丙火助。
    亥內之人元甲,得天干陰貴中乙助。



     文言曰:乾元用九,天下治也。乾元用九,乃見天則。


    乾卦文言曰:自試。自試者即上下旡常,進退旡恆之意,以躍字形容之,自試其可否
能用也。
◎則
 順天而行,故曰天則。則,法也。
◎用九
 乾六位皆用九。純陽是天德,是萬物之開始,任何東西都不能比它先。如果比它先就凶,
  隨它在後就吉,所以說不可為首。這是易經吉凶最根本的大義。

30 易經原理

   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一.乾 卦  29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